1. 开源鸿蒙的定义
开源鸿蒙(OpenHarmony)是一个面向多设备、多场景的分布式开源操作系统,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(OpenAtom Foundation)管理。最初由华为公司贡献给开源基金会的技术构成了开源鸿蒙的核心,旨在通过开源的方式搭建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,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。OpenHarmony覆盖全场景、全连接、全智能时代,为厂商和开发者提供开放的基础设施。
2. 开源鸿蒙的愿景与目标
开源鸿蒙的核心愿景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开源操作系统,并推动全球技术生态的开放与融合,助力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。其具体目标包括:
- 开放性:通过开源和透明化的方式,吸引全球开发者、厂商和研究机构的参与,构建多层次生态。
- 统一性:以统一的架构实现跨设备、跨平台的操作系统能力,推动多设备协同发展。
- 高效性:提供高性能、低时延的分布式计算与协作能力,提升系统与硬件的资源利用效率。
- 可持续性:通过开源社区驱动和商业模式支持,确保生态的长期发展和创新能力。
3. 鸿蒙系统与开源鸿蒙的定位与区别
鸿蒙系统(HarmonyOS)是基于开源鸿蒙(OpenHarmony)开发的商用分布式操作系统,主要面向C端用户的智能终端市场。以下是两者的定位与主要区别:
开源鸿蒙(OpenHarmony):
- 定位为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基础设施项目,由华为贡献核心技术后交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管理。
- 面向全球开发者和企业,提供开放代码库和开发工具,鼓励厂商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。
- 重点在于推动技术标准化与生态合作。
鸿蒙系统(HarmonyOS):
- 基于开源鸿蒙开发,由华为添加了自研组件和功能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用闭源操作系统。
- 定位为服务于C端的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,包括手机、平板、耳机等。
- 提供深度优化的用户体验,专注于华为设备的生态建设。
两者的共性在于,鸿蒙系统以开源鸿蒙为技术基础,二者在技术架构和组件上存在大量重叠,共同推动了分布式操作系统生态的发展。
4. 开源鸿蒙的核心特性
开源鸿蒙通过其独特的技术架构和设计理念,提供以下核心特性:
- 分布式架构:
- 支持多设备协同,设备间资源共享与任务流转无缝衔接。
- 提供分布式软总线技术,保证设备间高效、低延迟的通信。
- 微内核设计:
- 基于微内核架构,简化内核功能,提升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。
- 模块化设计便于适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硬件设备。
- 高安全性与隐私保护:
- 动态隐私保护策略,根据用户场景动态调整权限,确保数据安全。
- 支持硬件级的安全机制,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链路安全保护。
- 原子化服务:
- 服务轻量化,按需加载和调用,降低系统资源占用,提高灵活性。
- 支持服务跨设备运行,实现分布式应用的高效协同。
- 开源与社区化:
- 项目代码公开透明,接受全球开发者的改进和优化。
-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作为治理机构,确保公平、公正的开源生态管理。
- 跨平台能力:
- 提供多种开发框架和工具,支持多种芯片架构和硬件平台。
- 兼容多种操作系统环境,提升开发者生态的包容性。
5. 开源鸿蒙的代码更新机制
社区治理:开源鸿蒙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管理,社区通过分布式治理模型进行代码管理和审查。
代码贡献流程:
- 各厂家通过Pull Request向社区提交代码更新
- 提交代码需要附带详细的变更说明和测试结果
- 社区维护者和技术委员会负责对代码进行审核,确保符合社区的技术规范
- 审核通过后,代码合入主分支并进入定期版本发布流程
技术委员会管理:技术委员会定期规划功能路线,协调多厂家贡献,避免重复开发
综上所述,开源鸿蒙和闭源鸿蒙在定位、特点以及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,但同时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。两者在操作系统开发、软件生态、用户体验等方面各有优势和挑战,共同推动了鸿蒙系统的发展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的不断完善,开源鸿蒙和闭源鸿蒙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、便捷和安全的使用体验。
发表评论